北京时间4月17日晚间,茶姬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霸王茶姬)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功筹集4.11亿美元。此次IPO,霸王茶姬发行价28美元,开盘大涨至33.75美元,市值一度冲破75亿美元(约超540亿元人民币)。
中国茶饮赴美第一股诞生了!上市首日,霸王茶姬股价较发行价飙升15.86%,可以说开盘即爆火。
295亿
市场热情高涨,也在情理之中。在行业红海内卷的过去3年,霸王茶姬逆势而起,门店数从1000余家增至6440家,GMV从12.9亿元增至295亿元,同时保持着行业显著的盈利能力、单店店效,与远低于行业的闭店率。这是赴纳斯达克上市前,霸王茶姬交出的一份堪称神奇的增长数字。
当来自全球的资本目
重播
00:00
/
00:00
直播
拐点
回忆起与撬动的初次相识,张俊杰提到“当时我们一直希望把一个问题回答好,霸王茶姬是谁?是原叶鲜奶茶?现制小甜水?这个问题一定
“‘霸王茶姬,现代东方茶(CHAGEE MODERN TEA)’这句话是撬动给我们定的,所以定性这件事用了7年的时间,才把定性定掉,不容易。但定了这个战略,现代东方茶这件事,未来三五年,乃至十年都不会改。
当茶饮竞争一片红海,霸王茶姬创下历史最强的业绩增长,张俊杰却说,“感谢撬动没日没夜陪着我们打仗、探讨、拉皮筋、吵架、拍桌子,我们跟撬动的接触过程当中,能够感受到,大家不是在关注俊杰喜不喜欢,而是这件事的真理是不是更靠近了一步。”
第一。
非常值
为什么是撬动而非其他?
戎在近期的一次深度对话中,既分享了撬动助力霸王茶姬的飞速增长中做了什么,又毫无保留地回应了外界对定位派的质疑,以及在这个时代打造百亿企业的新路径。
他表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作为战略顾问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并且达到中国第一全球两强的高度,比以前更加容易。“一个好的战友,会激活另外一个战友的梦想。当我们看到张俊杰喊出茶中星巴克,并且实现这个梦想的时候,我们也要奔赴这个高度,甚至比他奔赴得更远。”
以下是与林超戎的对话:
01 与其说霸王茶姬选择了撬动,不如说我们共同选择了中国茶
A:2023年,霸王茶姬作为一个后发者,从云南到四川,想要走向全球,始终面临一个“我是谁”的问题。来见撬动,其实是分众传媒江南春给俊杰推荐,当时原话大概是,所有公司见完都不满意就去找撬动吧,如果撬动解决不了你的问题,那中国可能也没有人能解决你的战略问题了。
那我就上来说,我谈谈我对中国茶的理解。我觉得中国茶最大的问题,在于老茶人不接地气,新茶人不克制。老茶人跟年轻消费越来越远,新茶人一波又一波,卷风味,卷联名,卷流量……产品上不专注于茶,一融到钱或上市,又乱投与茶不相干的项目,竞争格局还没定,就把弹药和势能耗尽。没有人真正在做中国茶,或者说没有人真正想把中国茶带向全球,我觉得好遗憾。所以张俊杰选择撬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出生在云南,想把茶做到骨子里,而我也确实对茶有独特的情结,两个对中国茶有梦想的人坐到一张桌上面,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与其说霸王茶姬选择了撬动,不如说我们共同选择了中国茶。我们坚定地相信,中国茶能够诞生一个全球性的品牌,但它一定是能够符合当代人趋势,能够像星巴克一样的、现代化的茶。
A:这个问题我确实不能代表他回答,我也和俊杰聊过这个问题,我问他,为什么我们才见了两次,你就做了决策?
他原话是这样回答的,“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决策的,是整个团队决策的。当时我身边最重要的伙伴,COO是作战大将军,还有品牌Branding的负责人、产品的负责人,以及一些团队里的小伙伴,我们都要确定清楚到底做啥,不做啥,这群人一起来找答案。
第一次聊完,我们已经决定要签了,但我们还是想测试一下,看看这个团队是Push型,还是比较客观的。第一次聊完以后,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这条赛道的历史变革,在未来怎么发展,在哪里可以天地一刀,怎么样可以让你抽离出来,对于合不合作都是后话。
我在过去的战役里追问,过去这个成功案例的那场仗怎么打的?那个成功案例的那场仗怎么打的?撬动起到什么样的关键作用?哪些决策是撬动做的?哪些决策是公司做的?非常客观。我们感受到踏实,这个团队很扎实,不装不端,一诚破百术,真诚打动我们,这是最重要的事。”
A:那一年霸王茶姬是后发者,七名开外的新茶饮品牌,以前在云南打游击战,接着进入了正规军,开始进攻全国。张俊杰其实特别需要,花过大钱,打过大仗,吃过硬骨头的战斗伙伴。
当时我们把操盘的几个百亿案例的战略战役讲完之后,他一下子嗅到了我们身上的硝烟味。
A:俗点就是一个“心大”的遇上一个“胆肥”的。
企业之所以能做强做大,是因为它有判断力,有决策力,有更敏锐的战略决断力,才会走到今天。企业永远不缺能力,但缺方向。很多企业已经拼尽了全部能力,做了一个庞大的实体,但顾客熟视无睹,甚至做了很多产品,顾客觉得都一样,可用可不用。
撬动给霸王茶姬带来最大的变化和价值就是从去年(2022年)做了12.9亿到今年(2023年)做了107.9亿。我真真切切觉得,在过程中你身边有一个组织是在局外,是能够很好地跟你聊天的人,不仅仅是跟我,更是跟我的团队。”
A:我觉得不是运气,我们已经有很多破百亿的案例了。它本质上是对不同时代的打法的归纳,我认为定位 战役,是定位理论在这个时代最好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手段。
借此,我也可以提前预告,霸王茶姬之后,撬动接下来就会有至少2-3个新的当代百亿案例登场,我们有这种实战底气和专业自信。
至于现象级案例,源于中国土壤以及新时代背景。你看王老吉那个时代的引擎是什么?需求的空白没有人满足,电视媒体又有很强的分发能力,定位 广告成了。
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年轻化,科技化,健康化。霸王茶姬的诞生首先是符合了年轻化,让中国茶拥抱年轻人,同时又引领了健康化、科技化。所以如果跟这个时代共情,在有正确打法的情况下,现象级案例是个大概率的结果。
02 定位理论永不失效,定位打法要与时俱进
A:
题?
A:
另外,大多数定位打法在关注消费者上太教条主义。实际上忽视了创业者的使命、他的情怀、他的渴望。一个现象级案例,一定是什么?企业家和顾客之间能够被成功链接起来,然后通过一场战役实现。
打大仗往往不是一个部门的老大,一个职业经理人可以担当,因为每一场大战有可能是生死之战。企业家对这个战略都没感觉,你说他打这场战,他有没有激情?
A:定位理论本质是在同质化竞争中去寻求差异优势,它存在两大根基,心智容量有限和产品同质化。只要两大根基不变,我认为定位理论是通用的。
如果定位理论的发展只止步于发明定位理论和继承定位理论的人,那定位理论永远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必须敢于走出理论本身,拥抱这个时代的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沟通方式。
A:局限在定位理论,就会容易照本宣科,定位理论上是怎么说,就怎么做。定位主义是什么?辩证!马克思主义也是辩证。
之后,外界在讨论定位又有大案例了,撬动给人“横空出世”的感觉。
A:我们构建了穿越周期的能力,从未中断。
定位进入中国,从2010年,撬动创始人姚荣君推动定位理论的显学化,进入中国高等学府,进入北大。到2015年创新“定位 4P”打造7个百亿案例,到今天的“定位 战役”打造霸王茶姬,所以你说我们的爆发是偶然吗?不是的,不会突然有一个先进的工具或者灵感乍现。
我们看起来横空出世,是因为我们始终保持创新。我们提前判断某种打法,在这个时代的边界际效应下滑,所以我们才告诉企业家今天经营打法必须要变。我们会吸纳各种各样的知识进来,所以张俊杰接触撬动会说,“你们不拿方法论治身,更不会找到一句话就搞定一切。”
A:定位理论提出来,商业终点是品类的数一数二,每个品类顾客最多需要两个,在互联网世界基本上是一个。
撬动今天提出来,不仅是数一数二,做到全球两强才是今天的商业终点。我们要实现的终点,就是能够辅助更多品牌,成为中国第一的全球两强。像我们服务的霸王茶姬之于星巴克,UR之于ZARA,奔图打印之于惠普,舒福德智能床之于舒达。
A:一个好的战友,会激活另外一个战友的梦想。当我们看到张俊杰喊出东方星巴克,并且实现这个梦想的时候,突然回来看,我们是否也正走在相同的路上?
A:回到撬动上,还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既然我们客户想要更高的高度,我们也要奔赴这个高度,甚至比客户奔赴得更高,更远。
业打造品牌,然后要达到这个中国第一全球两强的高度,难吗?
A:我认为会比以前容易得多。第一,我们国家的国力已经比20年前强大太多。第二,新生代自信起来了,没有崇洋媚外。以前要克服中外品牌的血统论很难,真的叫不可逾越的鸿沟,现在不存在了。第三,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供应链,所拥有的条件,比以前好一万倍、十万倍、百万倍。
当然,这么好的条件,品牌竞争的拥挤程度也是十万倍、百万倍、千万倍。但在这条拥挤的道路上面,我们有成熟打法,走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现在有先进的工具,让打法更游刃有余,所以比以前会容易很多。
我还想用一句话,在一个没有战斗欲望的将军和士兵面前,原子弹都是个废铁。我之所以觉得今天容易,是因为企业家想参与这场战斗,拥有激情,渴望胜利。中国之所以不会走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因为中国依然还在诞生一批一批的企业家。
有好的土壤,同时有正确的战略支点,我认为中国企业家撬动地球是早晚的事情。
04 真正的全球化:陪企业一步步打出体感,“相信打过仗的人,不相信只研究过打仗的人”
A:如果要很朴实地回答,撬动从来没想过要全球化,是因为撬动的客户全球化了。
公司进来的。
但中国企业以品牌姿态出海,发现还缺很多协同方。所以撬动也在做全球化,我们有很多已经全球化的客户,比如除了霸王茶姬、还有中国市场快时尚第一的UR,中国打印机第一的奔图,全球智能床第一的舒福德等等。随着他们出海,我们也在不断地去海外看,我们认为全球化,不是简单在海外开一家公司,那只是一种工作方式而已,还是要伴着客户一步一步去打出体感。我只相信打过仗的人,我不相信研究过打仗的人。
作为企业,你想全球化,但我也给你一个前提:在中国你必须要打到第一。我们能首先满足打成中国第一,在实现中国第一的过程当中,我们比任何人更了解这个你这个企业战略本身。打完了中国第一,你觉得我是不是合适跟你一起出去?需不需要我这个战友?
我们非常坦诚,我们能在中国市场打爆,但在海外我们又应该比任何一个客户抱有更强的敬畏心,也要躬身一步一步去丈量海外市场。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