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近日,路透社独家报道称,梅赛德斯-奔驰将与中国的禾赛科技合作,为全球市场开发配备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智能驾驶汽车。
对禾赛科技来讲,这是一个跨越2030年的多年长期合作项目,也是至今为止海外前装量产激光雷达领域规模最大的订单。
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的背景下,奔驰为何选择此时携手禾赛科技?这不仅是对禾赛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折射出奔驰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深远战略考量。
禾赛科技作为全球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其技术创新和市场表现,已成为中国智能驾驶供应链中的耀眼明星。根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的《车载激光雷达2024》报告,2023年禾赛科技以37%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在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更是占据73%的压倒性优势。其客户包括Cruise、百度Apollo、滴滴等全球知名自动驾驶玩家,截至目前,据公开资料显示,禾赛科技已与22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120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据公开数据,2024年中国市值最高的10家汽车制造商中,有9家已经与禾赛达成了量产定点合作关系。足见其技术可靠性。
禾赛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以高性能、高性价比和量产能力著称。以其最新发布的AT512为例,这款512线超高清超远距激光雷达采用第四代自研芯片,标准测距达300米(10%反射率),最远探测距离可达400米,远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两倍。AT512每秒点频高达1230万,角分辨率精细至0.05°×0.05°,点云密度是前代产品AT128的8倍,为汽车提供图像级超清晰三维感知能力。这种技术突破使得禾赛的激光雷达不仅适用于L4级自动驾驶,也能满足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的广泛需求。
激光雷达技术原理
此外,禾赛在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上的优势也不容忽视。2023年,其激光雷达出货量达22.2万台,同比增长176.1%,其中ADAS产品交付量为19.5万台,同比增长215%。
2024年一季度,禾赛交付量进一步增至5.91万台,毛利率维持在38.8%,显示出其在技术领先的同时保持了强大的盈利能力。这些数据表明,禾赛不仅技术过硬,还具备满足全球主机厂大规模需求的供应链稳定性。
奔驰选择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既是技术驱动的结果,也是战略布局的体现。首先,从技术角度看,禾赛的产品在性能与成本之间实现了优异平衡。奔驰CFO范安德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汽车制造商很难找到在性能和价格上能与禾赛媲美的替代品。这一表态直指禾赛的核心竞争力——高性能激光雷达的低成本量产能力。对于奔驰而言,采用禾赛的技术不仅能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精度,还能有效控制研发和生产成本,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占据优势。
其次,这一决定反映了奔驰对全球智能驾驶趋势的敏锐洞察。随着L3级自动驾驶逐步落地,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之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奔驰近年来加大了对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投入,2023财报显示其纯电车型销量增长61%,研发支出持续高企。
选择禾赛的激光雷达,不仅能加速奔驰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部署,还为其旗舰车型(如S级、EQ系列)注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迎合消费者对安全性和科技感的双重需求。
然而,这一选择并非没有风险。路透社报道指出,奔驰在做出决定前已斟酌数月,主要顾虑在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法律和地缘政治风险。美国近年来加大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若未来政策进一步收紧,奔驰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或合规性挑战。尽管如此,奔驰最终仍选择禾赛,表明其对禾赛技术依赖的信心,以及对中国供应链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不可替代地位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