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3日讯(编辑 李响)在城投境外发债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境外债融资规模逐渐减少,不过境外债首发主体数量仍维持高位,据机构统计,今年已有11家城投平台首次境外高息融资,合计规模约83.63亿元。
在部分券商分析人士看来,美联储降息未明显带动境外美元融资成本下降,离岸人民币的融资成本也仍然高企,2024年以来3年期城投美元债平均发行利率高达6.35%,若后续城投境外发债被进一步限制,对于存量境外债规模较大且短期偿付压力较大的省份面临一定兑付压力。
从今年城投境外债发行结构来看,呈现城投点心债发行下降,美元债发行大幅上升的格局。据国联固收团队统计,2025年一季度,城投点心债和美元债分别发行171亿元和840亿元,同比分别下滑59%和增长224%。
财联社注意到,化债背景下,城投境内新增融资受限,一些城投平台在境内融资受阻后转向境外融资实现突破,近年来境外债首发平台数量维持高位,且多以美元债发行为主。
据财通固收团队统计,2023~2024年分别有77家和74家城投首次在境外发行债券,分别新增发行473.28亿元和547.41亿元。而自今年以来,已有11家城投首次发行境外债,以最新汇率来算,11只境外债合计发行约83.63亿元。
财联社梳理发现,今年首次发行境外债的11家城投平台,主体评级为AA 或AA,单只境外债发行规模均偏小(低于2亿美元),新增成本多在6%以上。如临沂临港国有资产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近期发行的一笔1年期以内的1亿元点心债,票面利率高达7%。
图:今年首次发行境外债的城投平台
数据来源:财通固收,财联社整理
财通固收分析师孟万林在研报中指出,近年来美联储降息未明显带动境外美元融资成本下降,离岸人民币的融资成本也仍然高企,随着对等关税之后人民币汇率承压,这对城投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境外债首发平台数量较多或整体并不利于地方政府进行债务管控。
“在近期美债利率受对等关税影响剧烈波动,中资美元债的估值波动较大,这对投资机构而言本身就存在风险,因而可以看到近期发行的美元债期限整体偏短,多在3年以内,也较为匹配当前高偏好机构的久期上限”,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
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在相关研报指出,在150号文等监管文件明确退平台最后时限为2027年6月末,已有部分省份开始着手压降高息境外融资规模。
近日,河南省发改委官网就国企境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发布公告。该管理暂行办法从发债人、出资人等角度详细列明了国企境外发债的要求,以及存续期的风险防范措施等。如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发行境外债券应有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向出资人机构报送境外债券发行申请前应当齐备相应的材料,同时未经出资人机构决策同意,国有企业不得向发改委申请中长期外债审核登记手续,不得发行一年期(含)以下境外债券等。业内认为,城投境外发债将被进一步限制,对于存量境外债规模较大且短期偿付压力较大的省份面临一定兑付压力。
孟万林在研报中指出,截至17日,全国城投存量境外债余额8754.1亿元,规模靠前的山东、浙江、江苏、四川合计占比近六成。从今年到期规模来看,山东和浙江规模较大,分别为387.2亿元和353.6亿元。“上述地区的城投平台会面临一定偿还压力,但压力相对可控,如果能够用境内债券或银行贷款进行置换,压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