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格局生变:小米时隔十年登顶,苹果市占率下滑

《科创板日报》4月28日讯(记者 唐植潇) 时隔十年,小米手机中国区销量再次登顶。 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别为: 小…

《科创板日报》4月28日讯(记者 唐植潇) 时隔十年,小米手机中国区销量再次登顶。

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别为:

小米出货量1330万台,市场份额18.6%,同比增长39.9%;

华为出货量1120万台,市场份额15.7%,同比增长10%;

OPPO出货量1110万台,市场份额15.5%,同比增长0.5%;

vivo出货量1080万台,市场份额15.0%,同比增长4%;

苹果出货量980万台,市场份额13.7%,同比下降10%。

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0.5%,中小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从23.5%下降至19.5%。

在排名变化中,小米成为本季度增长幅度最大的厂商,出货量同比增长近四成,排名上升至首位。华为保持稳步增长,继续稳居第二。OPPO和vivo增长幅度有限,整体市占率稳定。苹果出货量出现10%的下滑,市占率下降近2个百分点,成为前五大品牌中唯一录得负增长的厂商。

受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提振及消费需求回暖带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超过7000万部,延续温和增长趋势。

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社交平台表示,小米手机时隔十年重返中国市场第一,公司将继续推进产品与体验提升以回应市场变化。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指出,通过爆款产品连续推出和人车家多终端协同,小米在本季度实现了份额和增速的双重领先。

有分析师指出,小米能够在本季度实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渠道体系优化,以及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带来的短期换机需求提振。

据悉,截至2024年底,小米之家门店数量已超过11000家,并推行线上线下统一定价策略,有效提升终端销售效率。

在产品方面,小米将核心机型集中布局在补贴政策覆盖的3000–5000元价位段。根据Counterpoint数据,小米在2024年中国大陆4000–5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市占率位列第一,其中小米14系列成为关键增长动力。

小米通过澎湃OS打通了手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与汽车终端,提高了多设备协同体验。Canalys分析认为,在多场景应用需求增长的趋势下,小米通过多终端协同提升了整体品牌渗透率和用户留存。

此外,小米在补贴政策落地后的快速响应,包括渠道价格同步与库存调整,也在短期需求释放中发挥了作用。

Canalys首席分析师朱嘉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小米本季度的重要增长动能来自于产品与渠道体系的协同效应,统一定价策略有效降低了消费者在补贴政策环境下的决策成本,同时,通过覆盖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汽车等多品类产品,小米最大化利用了补贴适用范围,带动了多场景捆绑消费。”

在政策刺激效应减弱、消费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小米未来仍需应对高端市场心智的持续巩固、多终端生态协同深化,以及新业务板块商业化落地等多方面挑战。

根据IDC和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小幅增长,延续自2024年开始的温和复苏趋势。

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购机补贴政策,但IDC指出,补贴更多促成了需求的时点前移,市场整体基础仍然偏弱,出货量尚未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市场集中化趋势加速。Canalys数据显示,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到80%,中小品牌份额进一步压缩。行业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渠道能力、产品结构及技术体系的综合竞争。

小米与华为在高端市场形成直接竞争。华为通过折叠屏产品线拓展和HarmonyOS Next生态建设,继续扩大中高端市场占有率。OPPO与vivo维持中端市场份额,但高端突破进展有限。苹果受限于Pro系列价格未覆盖补贴政策范围,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下降8%,市占率下滑至13%。

在品类结构上,AI手机和折叠屏成为高端换机市场的重要推动力。IDC预计,2025年AI手机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将突破40%。技术创新从单一硬件性能竞争向智能体验优化转变,进一步加剧了品牌之间的竞争分化。

整体来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短期内仍受政策刺激影响,长期增长动力尚未完全恢复。需求透支、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以及技术演进节奏变化,将共同塑造后续市场走势。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