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资讯] 2025上海车展开幕的近一个月期间,又有不少车企推出了“一口价”或限时优惠的策略(前期我们已为大家做了一期“一口价”榜单文章,大家可以点击这里回顾),这次第二期内容,我们为大家盘点更多新推出“一口价”的车型,这些车型仍然以家用车居多,更多品牌参与进来。“一口价”或限时优惠更加透明,规避了很多车上市一段时间就降价的问题,对于消费者购车是实打实的利好。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近一个月热门车“一口价”榜单,并一起了解市场背后的动向。
1、降价不多,迭代速度最快的市场
如今,微型电动车已经不再是低质产品的代名词,微型电动车正在朝着个性化、长续航、高品质来发展。比如在4月推出的2025款熊猫mini(参数|询价)元气熊,就拥有CLTC工况210km的续航,SOC 30%-80%快充,车内配备8英寸中控屏 9.2英寸仪表盘,有手机远程控制,前排安全气囊,优惠后4.49万元的售价也很有吸引力。
微型车市场是所有品类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仅我们的选择变得丰富了,而且产品实用性更强了。回首4年前,尽管当时的电动车价格似乎比现在还要便宜,但通过对比会发现,当时的车型不仅续航只有NEDC工况的120km(比目前CLTC工况水份大很多),而且不支持快充,甚至连副驾气囊也没有,车内配置也很糟。当年也仅有五菱宏光MINIEV、奇瑞小蚂蚁等为数不多的车型可供选择。
如今,微型电动车单一车型的品类分布也变得更丰富,一款车型会有多个版本,对应不同的价格区间,不同的车型尺寸,不同的装备,甚至还有敞篷版车型可选。电动车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无疑远超燃油车,也成为这一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更高的原因。
宏光MINIEV依靠多个产品才实现继续保持微型车市场第一,甚至每款产品的设计也已经完全不同。而像熊猫也同样有多款产品在售,共同抢占市场。
2、价格战最激烈的市场,惊喜还在继续
比亚迪在今年推出智驾版之后,针对非智驾版车型带来官方直降促销,包括秦L DM-i、宋L DM-i、海鸥、驱逐舰05、海狮05 DM-i、宋PLUS DM-i、海豹06 DM-i、海豹07 DM-i、汉DM-i、唐DM-i等车型,平均有1-2万元的官方优惠。比如优惠后秦L DM-i只要8.98万元起,海鸥5.68万元起,驱逐舰05 6.98万元起,宋PLUS DM-I 11.98万元起,海狮05 DM-i 8.98万元起。
三年前,比秦L DM-i定位更低的秦PLUS DM-i,起售价要11.38万元,2025年秦PLUS DM-i的起售价只要7.98万元,整整便宜了3.4万元。在产品层面上有很大提升的秦L DM-i车型,也仅仅在新车刚推出不到1年,非智驾版车型就有1万元的官方降幅。而且秦L DM-i使用了最新的第五代DM技术,实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技术提升,价格降低,这也是比亚迪三年来带给我们的巨大惊喜。
尽管秦PLUS和秦L的价格定位比较接近,但是秦L的推出,并未影响到秦PLUS的销量,对比3年前,秦L 秦PLUS销量实现翻倍。
同样在SUV市场,宋PLUS DM-i的起售价也比3年前下探了3.5万元,3年前买一台紧凑型轿车的钱,现在可以买一台紧凑型SUV,并且也升级了第五代DM技术。
有着近似尺寸的星越L,自上市以来一直是吉利的明星级产品,尽管起售价相比3年前有上调,但终端也有1.5万元的优惠,这款拥有2845mm轴距的SUV空间是强项,再加上不断革新,给力的配置,并没有因为这是一款纯燃油SUV而受到销量影响。从销量来看,燃油车也依然有它的市场,但面对新能源SUV带来的市场冲击,想继续稳固市场,那就得比新能源车更具竞争力,星越L就是典型的代表,市场份额甚至比3年前实现了翻倍。
当前燃油车市场虽持续萎缩,但吉利星越L、长安CS75 PLUS等车型凭借错位价格竞争策略,通过越级配置上探高端市场,依然取得了亮眼的市场表现。不过这种战略布局也使企业主动收缩了与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直接竞争的燃油车市场份额,或将通过新能源车型填补原有燃油车市场空间。而与比亚迪新能源SUV完全正面对抗的纯燃油SUV,似乎想赢得胜利难度有点大,毕竟这一价位的消费者更关注日后的用车成本。
不过像哈弗、传祺也相继加大了优惠力度,比如全新哈弗H6现在推出一口价只要9.59万元起,如果再加上哈弗H6国潮版,起售价只要7.19万元起,相比3年前的前售价降低了4.4万元,降幅超越了比亚迪。另外,长城还有一口价9.09万元起的大狗,10.58万起的二代大狗,11.68万元起的新款枭龙MAX等SUV车型,均提供了不少优惠。
曾经与哈弗H6一起辉煌的传祺GS4,目前官方也有一定的优惠,尽管它的起售价似乎并没有比3年前更便宜,但是它的车型已经减少到2款,配置更高,顶配车型也只要10.28万元,起售价9.58万起。相比3年前,这两款燃油SUV车型销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期望这一轮大促之后,错位竞争能够让它销量复苏。
3、比比亚迪还便宜3万元的入门纯电三厢轿车
荣威D6是本届上海车展推出的一款全新纯电动紧凑型轿车,与其它上汽集团的车型一样,上市就推出了限时一口价7.98-11.98万元。与这款车相同尺寸的车型是秦PLUS EV,目前的官方售价是10.98万元起,价差还是相当明显的。
对比三年前,秦PLUS EV的起售价还要14.18万元起,而今天的荣威D6只要7.98万元起,价格几乎便宜了一半。电池成本的不断下探,已经让纯电动车有充足的实力可以与燃油车展开竞争,甚至是抢占插混车市场。在微型电动车之后,入门级的紧凑型车将成为下一个纯电动车普及市场,低价 低用车成本,没有理由不去选择。当然,荣威D6能不能有好的销量表现,还有待后续观察。
4、大众纯电SUV最新力作又降价了
即便与众06是一款颠覆大众品牌电动车形象的车型,它看上去相当个性与运动,但与它同级别的ID.4系列车型已经降至15万元的价格区间,让这款去年7月上市定价在20.99万元起的纯电SUV没有太多市场竞争力。
随后,与众06先后在去年11月调整售价至16.99万元起,调价后还获得了不小的舆论关注,不过由于与众采用独立的销售网络,没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那么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因此销量仍然没有太大突破。在上海车展前夕,与众06推出2025款车型,这次权益价为14.99-20.99万元,与一汽-大众ID.4 CROZZ起售价持平,比上汽大众ID.4 X起售价贵1万元。
与众06的定价自信,来自于3年前ID.4 X车型的定价,当时ID.4 X定价19.5888-29.2888万元,但单月销量仍然可以达到2372台。与大众ID.系列其它车型一样,与众06也选择了上市先定高价,看看市场反响,再降价的策略。不过这次并不如ID.家族前几款车顺利,一方面是与众06在独立店面销售,终端店面太少;另外目前市面上已经不再像3年前那样,纯电SUV选择不多。
与众06所在的市场竞争白热化,它的个性也已经不再占优势,比如上海车展前夕刚刚上市的方程豹钛3,就把定价定在了13.38-19.38万元,比降价后的与众06起售价还便宜1.62万元,对于与众06来说,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不过与众06仅仅是大众安徽的第一步棋,后续全新平台的产品,才是后发制人的关键,我们也静待后续新品的推出。
5、海外品牌中大型SUV只要19.98万,过去想都不敢想
日产探陆是一款针对中国市场需求推出的中大型SUV,三排6座/7座布局,5130mm的车长甚至比理想L8还要大,2.0T 9AT的动力也够用。在去年3月上市时,探陆定了21.28万元的起售价。不过,探陆价格之上有理想L6、问界M7,价格之下有零跑C16,都是极具实力的中国品牌新能源SUV。探陆去年上市后有月销千台的销量表现,但是今年以来,月销量已经降至百台。这次降至19.98万元起,是对市场反馈的积极调整,避开了核心的竞争对手。
在今年,同样定位中大型SUV的大众途昂Pro上市,换代车型推出一口价26.99-31.99万元,上代车型一口价24.99-25.99万元,通过新老同堂的方式,进一步拉低了产品的定价。相比于3年前,途昂的价格区间从30-40万元来到了25-30万元,降幅不小。
探陆在3月初正式上市之后,销量表现不及预期,因此对价格又进行了快速调整。 如今日产探陆的定价,相比过去日产中型SUV楼兰的定价还要便宜。无论空间、配置,还是动力储备,这样的价格放在3年前都相当有竞争力。但当下新能源对手众多,且探陆的价格区间跨度较大,提升销量仍有挑战。
6、上市一个月降6万,这次轮到本田
S7是本田基于全新电动平台打造的一款中型纯电SUV,拥有较高的配置,相比于过去的产品,它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且看上去更豪华。不过,在3月初上市时,这款车被定价为25.99-30.99万元。但不巧的是,本田S7上市的同一天,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10.48-15.48万元的权益价格轰动一时,并且它的配置也相当卷,这显得丰田在价格上更有诚意,抢去了风头,并打响海外品牌新能源反击战。
尽管铂智3X并不是本田S7的竞争对手,但同为日系品牌,却反应出了定价上的差异。很快东风本田通过销量意识到问题,在本田P7上市后的第二天,S7也调整了售价,推出一口价19.99万元起。
本田S7是一款大五座的中型SUV,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了当年燃油时代很有风采的另一款燃油大五座中型SUV本田UR-V,不过相比三年前本田UR-V的定价没有变化,产品也没有更大升级,因此销量上出现了下滑。但如果刚推出的S7与UR-V的销量看齐,那确实不尽如人意。本田一直在产品层面富有诚意,面对当下激烈的价格战,快速调整策略也很重要。
7、价格战火烧到了MPV市场
4月份,广汽传祺针对旗下多款车型推出了限时价,在MPV市场,包括传祺M8大师400T尊贵版限时一口价20.18万元,传祺M8宗师400T至尊版限时一口价24.18万元,传祺E9超级快充尊享版限时一口价29.98万元。
相比于原官方定价,传祺M8大师400T尊贵版便宜了2.8万元,价格降幅不算小。不过传祺M8并不是所有车型都进行了调整,入门版M8领秀目前主要推出了置换补贴,但并没有直接的现金优惠,因此传祺M8的起售价三年来并没有变动。
相比于三年前,别克GL8的价格也有所下调,已经进入传祺M8的价格区间,GL8目前不仅有燃油版车型,还有新能源车型,价格覆盖各个层级,18.99万元的车型是陆上公务舱,是GL8的上代车型,虽然车型较老,但仍然是一款经典车型,尤其在公务出行市场,依然受到认可。
从销量上来看,两款车型都稍有下滑,但是由于新能源产品不算在这一销量数据中,因此相比3年前仍然有新的增量市场,销量表现并没有变差。
8、新车上市直降15.99万元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刚刚上市的新款沃尔沃XC90,63.89万元的起售价,也是这款车三年前的定价,不过这次新车上市就推出了47.9万元的起售价,比原指导价便宜了15.99万元,直接把终端的优惠都让了出来。
而竞品车型宝马X5三年来的价格保持稳定,甚至还有稍许的涨幅,不过终端的优惠幅度同样不小,从我们前期的探店来看,目前宝马X5北京地区的综合优惠幅度在12万元左右,起售价与XC90的价格接近。
写在最后: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呈现两大新趋势:其一,海外品牌正加速战略调整,一方面推出具备技术代际优势的新产品,并以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冲击市场;另一方面深化与中国本土企业的三电技术、智驾技术合作,试图重构新能源赛道竞争优势。不过,其能否突破本土品牌构建的生态壁垒仍需时间验证。
其二,主流车企开始实施”双轨并行”策略:针对成熟产品线加大终端优惠力度保持市场份额,同时聚焦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电机等前沿技术研发,通过技术迭代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这种”价格锚定 技术突围”的战术组合,正在推动行业进入正向发展循环。
对于消费者而言,判断购车时机需把握两个维度:第一,横向对比维度,当竞品同配置车型出现15%-20%价差时可视为窗口期;第二,产品周期维度,改款前清库阶段(通常上市12-18个月)性价比最优,而新品首发期则更适合追求前沿技术的用户群体。(文/汽车之家 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