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年报业绩概览
2024年,公司持续稳步前行,实现营业收入26,872.73万元,同比增长9.02%,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768.41万元,同比大幅减亏36.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781.92万元,同比减亏33.02%。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48.61万元,同比收窄18.94%,现金流状况呈现出持续改善的积极趋势。
进入2025年,公司延续了2024年四季度以来的强劲增长动能。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08.38万元,同比增长高达14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3.94万元,同比减亏16.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992.86万元,同比减亏16.5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121.93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41.78%,收入和利润的同步提升,远超市场普遍预期,彰显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
一季度收入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智慧交通领域项目的持续高效推进与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兑现,特别是北斗自由流项目、车联网数据服务和保险科技降赔场景应用的快速落地,带动了规模化回款与业务扩展。
从季度表现来看,公司收入呈现逐季攀升的良好态势。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达到11,914.61万元,占全年收入的44.34%,反映出项目集中验收、回款加速的周期性特征。在传统TMT行业一季度、二季度普遍处于淡季的背景下,公司以智慧交通领域的持续突破实现了逆势增长,北斗自由流、车联网平台建设、交通大数据应用等关键项目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24年,公司坚定以智慧交通业务为核心,积极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成功搭建起涵盖北斗自由流、车联网、大数据服务等多维度、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了在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夯实了坚实基础。
二、智慧交通爆发式增长,北斗规模化应用与数据要素业务成为核心引擎
2024年是北斗规模化应用的元年。随着2G/3G逐步退网,基于4G/5G 北斗的部标机部署成为交通行业数字化升级的必然趋势。信息发展抢抓行业变革机遇,于2024年底与中汽研签订约2亿元订单,标志着公司北斗自由流系统与智能驾驶辅助应用进一步深入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 。2025年初,公司又与中国移动在天津签署北斗规模化应用换装合作协议,进一步夯实全国范围内规模应用的拓展基础。
基于北斗 AI 车路云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公司正积极开拓道路改革、ETC2.0等未来增量市场,致力于通过规模化应用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并拓展新的应用空间。
数据要素业务初步打通闭环,变现模型优势显现
公司在年报中明确指出,部署拥有L2级别定位能力的北斗智能车载终端,目的不仅是拓展装机量,更是为数据采集、数据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依托大规模前装、准前装与后装布局,公司已实现全国范围内多维度、立体化交通场景的数据规模覆盖。
这些北斗智能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具备高频率、高精准度和高关联性特征,是构建高质量、高密度、高时效性基础数据资产池的关键原材料 。公司通过自研平台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度处理、结构化转化,输出标准化与定制化的数据服务,覆盖保险风控、智慧物流、运营调度、应急响应等多行业场景,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丰富行业知识图谱和数据标签体系,推动模型算法持续优化,形成兼具普适性与行业深度的数据生态系统。
公司数据要素转化业务具备显著的高弹性与规模效应。随着北斗终端装机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当规模达到百万级以上时,整体固定成本与边际成本将大幅下降,业务毛利率将随之持续上行,释放更大盈利潜力。同时,数据资源具备高度复用性,能够循环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展现出极强的业务韧性与横向拓展能力。
在保险科技领域,公司北斗 车联网解决方案已率先实现与头部保险公司的试点接入:
•依托GBCM平台实现多维度驾驶行为建模;
•结合ASLM主动安全风控模型形成差异化定价能力;
•多项关键指标已同步对接保险公司后端承保及理赔系统,首批模拟风控降赔效果已初步显现。
目前,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已完成系统对接,GBCM平台及ASLM模型生成的驾驶风险分级、事故预警标记、行驶行为异常提醒等关键指标,已进入保险公司的承保、定价及理赔辅助决策系统。首批试点数据显示,基于信息发展北斗车联网数据支持的保险客户,事故出险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部分险种风控降赔效果显著。同时,在理赔环节,通过轨迹回放、行为分析等手段,有效缩短了理赔调查时间,提高了理赔准确率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打通数据、模型与保险应用的全链条,公司已初步验证了北斗 车联网数据在保险科技领域的商业变现潜力,下一步将依托规模装机量和深度数据积累,持续拓展与更多头部保险机构在定制化保险产品开发、风险分层管理、车险智能定价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放大数据要素价值与保险业务协同效应。
不同于传统需多家企业协同合作的行业模式,公司凭借全栈自研能力,能够一体化完成数据采集、处理与服务输出,大幅提升了数据要素变现效率。在2025年中国北斗交通应用大会上,公司凭借领先的综合实力,荣获“中国交通北斗规模应用创新示范单位”称号,充分彰显了在数据产业化方向上的先发优势和行业引领地位。
车联网平台构建智能中枢,助推“装车—上云—变现”路径成型
此次一季报正式体现了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的高速发展与技术突破。交信北斗车联网平台已构建起具备“边端云一体化”能力的智慧交通中枢,融合北斗精准定位、V2X通信、AI决策引擎与大模型Agent技术,全面实现对车辆运营、行驶行为、风险标签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
•平台已广泛服务于“两客一危一货”等重点营运车辆;
•通过接入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DMS(驾驶员监控系统)、AEBS(高级紧急制动系统)等设备,逐步构建起类L2级自动驾驶辅助能力;
•形成了覆盖前装、准前装、后装三大路径的全面布局。
此外,在车端数据上云过程中,公司与保险、物流、能源、地图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成功打造出“数据变现 产业协同”的商业闭环。根据目前公开资料显示,国内尚无其他上市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布局结构、规模与信息发展相同,信息发展在该板块中具备明显的行业唯一性与稀缺性,确立了中长期竞争护城河。
北斗自由流加速落地,海南省成为行业示范性标杆
在全国首个省级北斗自由流试点海南落地四周年之际,公司北斗自由流系统已实现了超3200公里省域路网全覆盖,全面搭建了“OBU 云端平台 模拟计费 主动安全风控”的一体化架构:
•车辆轨迹定位数据累计突破2195亿条,总行驶里程突破94亿公里;
•日均交易处理量达1.2亿笔,模拟收费金额累计达21.8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部分达6.3亿元;
•自研无源北斗OBU模块实现量产应用,基于RTK RTD技术,定位精度稳定在亚米级,接近厘米级水准;
•系统整体通过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多项技术适配与标准测试,逐步具备全国跨区域推广能力。
在此基础上,公司前瞻性推进了ETC2.0与北斗自由流的深度融合,在海南率先实现了新一代无障碍智慧收费试点。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 ETC2.0智能通信系统协同工作,无需栏杆和传统感应设备,车辆可实现不停车自由通过,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助力全国“无栏杆通行”目标加速落地,迈向“全国一张网”统一收费格局。
为支撑大规模自由流运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系统成为整个交通系统的“最强大脑”:
•依托AI深度学习算法,系统能够每日处理高达10TB的交通流量数据;
•实现事故高发路段的提前预测,预测准确率达98%以上;
•在多个城市高速公路试点中,二次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有效提升道路整体安全水平,成为预防性安全管理的行业典范。
公司以海南为核心,分三阶段构建出覆盖“点-线-面”的完整运营体系,成功打造出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无栏杆、无设备依赖、无障碍自由通行的北斗自由流示范区域,为智慧高速和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坚实样本。交信北斗常务副总裁王少章在2025年北斗交通应用大会上指出,这一系列成果,源自交信北斗持续构建的“AI计费 边缘计算 数据挖掘”技术体系,充分体现了“交通即数据,数据即服务”的新型交通治理范式。未来,随着海南模式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省市,公司有望持续推动北斗自由流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复制落地,进一步巩固信息发展在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行业领先地位,并为公司打开广阔的增量市场空间。
2024年,公司坚定聚焦智慧交通核心主线,实现稳健增长并持续改善现金流,智慧交通业务爆发式增长。北斗自由流规模应用在海南率先落地,车联网平台与数据要素变现体系加速成型。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超140%,远超市场预期。公司正以“交通即数据、数据即服务”为引领,夯实行业领先地位,迈向更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