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讲真的,毫不夸张,这感觉就像世界末日。”特朗普关税乱拳掀起一场全球风暴,更把一众极度依赖中国制造的美国本土进口商打懵了,发出如此感慨的美国益智玩具品牌Le…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讲真的,毫不夸张,这感觉就像世界末日。”特朗普关税乱拳掀起一场全球风暴,更把一众极度依赖中国制造的美国本土进口商打懵了,发出如此感慨的美国益智玩具品牌Learning Resources首席执行官里克·沃尔登伯格,就是其中之一。

美联社(AP)等媒体在4月13日发表的文章中讲述了这位美国商人的艰难遭遇。

尽管沃尔登伯格对特朗普加征关税早有准备,但加税幅度甚至大大超出他的最坏打算,这将导致公司今年的关税成本较去年暴涨40多倍。在他眼里,特朗普所谓“制造业回流”的想法堪比一个“笑话”——这可不是你随便带个帆布袋,拉上拉链就能走这么简单。

“我们正被自己的政府扼杀”

Learning Resources是一家三代传承的家族企业,已与中国供应商保持了数十载的合作关系。

起初面对特朗普的加税计划,沃尔登伯格并不慌张,他自认为想出了万无一失的计划,能让自己的玩具公司免受对华巨额关税的影响。

然而,特朗普关税的规模和突然性让沃尔登伯格猝不及防。

“当他宣布征收20%的关税时,我制定了一个能在40%关税下生存的计划,我当时觉得自己还挺聪明。”

沃尔登伯格说:“我计算过,只要适度提高价格,我们就能承受40%的关税,这已经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成本增长了。”

可现实比他设想的最坏情况还糟得多。如今,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税率已累计达到惊人的145%。

美国益智玩具品牌Learning Resources首席执行官里克·沃尔登伯格 美联社

沃尔登伯格估计,这将使公司今年的关税支出从去年的230万美元激增到1.002亿美元。

“我希望我能有1亿美元,”他无奈地表示,“讲真的,毫不夸张,这感觉就像是世界末日降临。”

“中国制造的产品约占我业务量的60%,一夜之间就失去了经济可行性。转眼间,打个响指,它们就全完了。”

《纽约时报》也注意到了Learning Resources陷入的困境。

报道指出,该公司拥有约500名员工,原本计划今年招聘更多员工以跟上快速增长的业务,但现在已经放弃了部分计划。

沃尔登伯格说,就算他砍掉除基本工资以外的所有开支,也无法负担今年的关税成本。

他表示,关税数字已经无关紧要了,超过一定水平后,他的公司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

“他(特朗普)把税率提高到1000亿%也无妨。这就像一项法律禁令,”沃尔登伯格说,“我们正被我们自己的政府扼杀。”

沃尔登伯格还将特朗普呼吁工厂回流美国的行为称作“一个笑话”。

“我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美国的制造商合作……但我没有找到一家可以合作的公司。”沃尔登伯格说。这对于像他这样在中国工厂配备了昂贵工具和模具的公司来说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们不仅可能失去自己的生产基地,还可能失去那些工具。

“这可不是你拿个帆布袋,把东西装进去拉上拉链就能带走的,”沃尔登伯格说,“(美国)根本没有设备齐全、还满是工程师和合格的工作人员的闲置生产中心,能随时接手我的1万套模具,去生产2000种产品。”

“美国人对中国商品上了瘾”

美联社写道,四十年来,尤其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美国人一直依赖中国工厂生产从智能手机到圣诞饰品等各种产品。

如今,中国是美国第三大的进口商品和服务来源国,在商品方面仅次于墨西哥,并且在许多类别中继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国际知名投行麦格理的报告显示,美国进口的97%的婴儿车、96%的人造花和雨伞、95%的烟花、93%的儿童彩色书籍和90%的梳子都产自中国。

2025年4月11日,美国洛杉矶,位于洛杉矶时尚区,中国制造的太阳镜待售。 视觉中国

多年来,美国企业建立起了依赖数千家中国工厂的供应链,低关税为这一体系提供了助力。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查德·鲍恩表示,就在2018年1月,美国对华关税的平均税率还只是略高于3%。

密尔沃基ABC集团帮助美国企业管理在亚洲的供应链,该公司创始人乔·尤尔肯表示:“美国买家,也就是消费者,对低价商品上了瘾,而从中国采购的便利性也令品牌和零售商难以自拔。”

可眼下,要求制造业回流的特朗普正用关税大锤砸向美国进口商及其依赖的中国工厂。

“在许多层面上,如此规模的关税所带来的后果都可能是灾难性的。”美国零售联合会政府事务高级副总裁大卫・弗伦奇说道。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计,特朗普上任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宣布实施的关税,将导致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降低1.1个百分点。

这些关税也很可能会推高物价。密歇根大学11日公布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美国人预计长期通货膨胀率将达到4.4%,高于上个月的4.1%。

“美国的通胀正在上升,”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董事长、现任职于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中心的斯蒂芬・罗奇说,“消费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没有企业能在不确定性中存活”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